2006年電影版傲慢與偏見(P&P)上映時,雖然抱著懷疑,不知道編劇要怎麼在兩小時的短短時間裡,把著名的小說講清楚;也很好奇有號稱經典的BBC 1995版的影集在前,Colin Firth幾乎已成Mr. Darcy典範的壓力下,電影裡的男主角要如何揮灑演技?

 

拿兩個鐘頭來比10小時的影集是太超過了,電影版自有其魅力。當時看完電影的我又一頭栽進P&P裡,在網路上搜尋到Republic of Pemberley 這個網站,有種找到家的感覺(事實上,每個點進網頁留言的人,幾乎都說這句話)。在他們的「新人版」(Newbie Board)上,簡介網站特性與內容,舉了個例子來說明:『在這裡,大家會討論Mr. Darcy的外套: "No, no, the green one!"』 記得我因此向好友提到,為什麼我堅稱進到這個網頁有歸屬感,因為一看這句話就知道出現在哪個版本的哪段情節;而這同時表示 Republic of Pemberley 接受完全胡扯自己所愛的改編版本的熱情,而不是對小說文本敘理分析的學術探討而已,真是太棒了。

 

斷斷續續地讀著西西的我的喬治亞,書中提到十八世紀的環境與家居,生活習慣等,常舉珍奧珍汀、狄更斯、費爾汀等人的小說來映照。有一篇提到當時的家庭用具,說到BBC 1995版的傲慢與偏見影集是 

有板有眼,細節也處理的不錯,例如達西在姑母家住宿,有一場是寫他沐浴,十八世紀當然沒有浴室和浴缸,要洗澡,用的是一個澡盤,比現代的浴缸要高,鋅鐡製造,模樣像搖籃,中間矮,兩端高。

我馬上就有種去信給她的衝動,想說明影集裡,那是在耐德菲大廈,Lizzy去探望姐姐的隔天,不是Darcy姑母家啦。

 

由此想起一些看BBC有關JA小說改編的影集。

all.jpg 

珍.奧斯汀最為人知的六大小說,(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愛瑪、勸服、曼斯菲爾公園、諾桑覺寺)BBC 都曾改編成影集過,還不只一次。傲慢與偏見 (Pride and Prejudice,PP)可能因為最為人所知,題材討好,第二次的改編早在1995年,也就是讓Colin Firth等於達西先生的一版;其他的五本小說,或許因為2006年電影版 PP (Kiera Knightly as Elizabeth Bennet) 再度掀起風潮,是這一兩年才陸續改編重拍的。

 

雖然編劇容或不同,切入小說的角度有異,然而BBC的改編影集非常貼近原著;比較讓人(我)詬病的,或許是其中幾部的選角。JA小說中的女主角都是年輕女子,但舊版本影集裡有些演員,套句我妹的話,直讓人想起身讓座。

 

由於過往的觀影範疇大部份都在好萊塢的產品裡打轉,看英國新舊影集時,總是能找到熟悉的身影,從而有「咦,這不就是某某片中的誰誰誰」的發現,這種影集連連看,是身為影迷的小小樂趣。

 

20081102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其實,麥克.克萊頓 (Michael Crichton)中後期的書,我幾乎都沒買也沒翻看過。到底為了什麼不看也說不上來,就是突然有種「是不是又一樣」的感覺,然後在某一天,在書局裡,對他,還有約翰.葛里遜 (John Grisham)的小說失去興趣。

 

但是讀到他因癌症過世的消息,還是不免難過。別的不說,光只侏儸紀公園一書就足以書史留名。這本書的廣為人知,同名電影當然有推波助瀾之功,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說的每個章節,由小小的曲線開始,加上一小節形容混沌理論的短短文字,除了「生命會自尋出路」(Life will find its way)之外,那種受科學訓練,卻在小說裡張示「人定不見得勝天」的想法,對於科技自信淪為倨傲的批判,其實很讓人反思。只是故事安排在極戲劇化的場景裡,即便透過電影傳達的一小點想法也被特效掩過,大概作者也始料未及。

 

也因此,乘勝追擊的失落的世界(侏儸紀公園 2)讀來我就沒什麼耐心。常常,有小說批評家說,某某的某小說主題是什麼,或提出觀念、或對制度的反動,等等等的,我常看不出來;然而麥克.克萊頓在侏儸紀之前的死亡手術室旭日東昇,我倒還能在小說中看出他要講的事。雖然我很喜歡史恩康納萊這位阿伯,但總覺得電影『旭日東昇』少了點什麼。(不過這是電影改編必有的取捨,也不是單只這部片子而已。)大概是這樣,到了和辦公室有關的桃色機密出版,我卻進入不太想讀他的小說的狀態。

 

兩個月前,在書局發現重新出版的死亡手術室(克萊頓第一本小說,得到愛倫坡獎的作品)及火車大劫案,那時只覺得當初少買了火車一書,應該來補齊,也就把它帶回家了。沒想到,兩個月後,卻在書市新活動的通知郵件裡,讀到那位「有著一對迷人藍眼睛的作家,11月4日與世長辭」的話。一個多年未再接觸其作品的作家,再次得知訊息卻是他走了。我想,或許應該把『急診室的春天』(ER)影集拿出來複習一下,當成對大師的紀念。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我喜歡鉛筆,自從小時看過國外電影或電視劇中,發現人家辦公桌上的筆筒裡,插著一大把黃色鉛筆後,豔羨的不得了。總有至少兩打已經削尖的鉛筆,像插瓶海芋般地在筆筒中開放,露出的木頭與鉛筆心比例優美,六角柱體的鉛筆在靠近握筆處,旋出美麗的弧線。

 

有一段時間,我懷疑自己愛的或許是那個初見的影像,而不是鉛筆本身。畢竟小時候連做功課的書桌都沒有,那裡能有一大把鉛筆呢?父親買回來的手搖削鉛筆機一度讓人很興奮,不過,即沒有筆筒,鉛筆也不多,參差的花色,仍然不敵後來多樣的自動鉛筆,曾經,我移情別戀。

 

初入社會時,常常需要去上一些外授課程。那個年代剛開流行管理課程,內容或運作方式都由國外原班不動搬進國內,上課報到時,除了講義,還會領到幾張筆記紙和一枝黃色鉛筆。插電的自動削鉛筆在課室外-原來就是它,讓鉛筆可以不費力地被削的那麼美麗,終於恍然大悟。

 

我喜歡鉛筆,其實是因為書寫。並不是鉛筆藝術讓人著迷;也不是想學習X-File裡的穆德探員,拿來 射天花板;我喜歡寫字-雖然現在已經沒什麼機會了。

 

由於握筆寫字都輕力,我需要硬一點的筆芯;太黑的筆心,只要紙頁稍稍摩擦,就會讓字跡模糊,所以也不在考慮之列;基於使用經驗,F或HB最佳。

 

上個月朋友餐聚,Jess與我先碰面。她提到要買一個手搖削鉛筆機,不很急,但經過文具店的話要進去看看。對愛買文具的人而言,這不啻是個引誘。在漫步櫃間時,我一面亂看一面說,「要特別找夾筆處沒有齒的嗎?我是只用沒有齒的。」她丟來一個不解的眼神,我解釋說,我無法忍受削好的鉛筆有齒痕,特別是還會一路佈滿整枝鉛筆。結果我被罵了,因為原本沒注意到的東西被我描繪出來,Jess說光想那畫面就恐怖,都怪我,這會子她再也不能隨便買個削鉛筆機了。

 

 

色鉛筆則是推而廣之的結果。我有種把事情想完就覺得事情做完的惡習(為什麼我是個麻瓜呀?)看到色鉛筆畫冊,巴蛇吞象地以為自己可以依樣畫葫蘆,事實是工具淪為侄女們的玩具。然而,「Jo」也不改其樂,莫名其妙地又連水性色鉛筆也準備了。或許年老時,看到這些筆,我會想起自己小小的心願來。

 

所以,如果是我碰上Joe Fox(另一個Fox, 真巧),那也會是沒有抵抗力的-誰能在秋天抗拒一把削好的鉛筆呢?

 

 

附註:pencil talk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這幾年莫名其妙地,台灣也跟著過起萬聖節來。家中有念幼稚園的小朋友的人,一定明白我在說什麼。同事有人非常高興家裡子弟上了小學,脫離苦海;我不免要問,難道不能不玩嗎?另一人說,這些個活動,已經變成評量一個幼稚園的項目之一了。

 

各大賣場是最會觀風辨色的,端節粽香、中秋烤肉、冬日火鍋,還有就是一進入十月會出現的萬聖節飾品。真的是琳琅滿目,花樣頗多。弟妹因為不想買現成貨,身為職業婦女的她,買了不織布做了件非常有特色的背心裙給小朋友,這件她弄到凌晨的衣服有顆黃色大南瓜,非常非常醒目。April jr. 繼去年的草莓裝後,一定會再次成為眾人焦點。

 

前天她說:大姑姑,我們學校窗戶上有鬼耶!

Jo: (一時沒想到萬聖節已近,很擔心小孩看到什麼了)嗄?好恐怖!

April jr.: (看到我故做害怕,得意洋洋) 還有南瓜和蝙蝠哦!

 

親愛的April jr,管它過什麼外國節,妳玩的開心就好。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冷的季節由氣窗滲入

在牆上白描山水 --

細細的飛瀑煙聲

桌上盆栽凍成輕脆的綠

垂墜的花流淌

成一匹嫣紅

溫婉的流蘇......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