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Wander but not Lost (8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是為了倚靠而停留吧?       

陽光從城市一邊斜斜的照過來,
河另一岸的屋子,把形影靠在岸這邊的屋牆上。
緊緊依偎著,卻是虛實幻夢一場:
既不可能實際併肩、也無法擁在懷中;

有的只是影子──在夕陽西下的天光裡。
漸漸失了重心,慢慢垂倒在河中;
夜一旦來臨便分隔兩地,被施咒的騎士和鷹女。   
    

註:看完Audrey寫的Michelle Pfeiffer, 難免想起喜歡的故事.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非常喜愛CSI Las Vegas這部影集,格友齊柏林剛好提到了它的片頭音樂,又看到朋友寄來各地夜色的郵件中,包括了燈影嫵媚,一片奢華燦爛的賭城。想起了在該地的「一夜」之旅。


近十年了,為了探訪當時在美國唸書的離職同事兼好友,朋友「大膽」硬是透過關係弄到了去美國的團票。一直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機票那麼難買?待我們玩過了優勝美地,到了拉斯維加斯,遍尋不著落腳處時,我才猛然想起:遇上了Las Vegas Convention, 全球商賈八成都到這裡來了,就別提此地本來就是熱門的旅遊地。別說機票難得,住宿才真是難得呢!進城已是晚間九點,一下午都在死谷繞來繞去的司機已經累壞了。


霓虹閃爍,白老虎、Jay Leno、金字塔… …對賭城如此五光十色、絢麗奪目的夜色完全無心欣賞,只想找個可以梳洗睡覺的地方。開著車子在大街小巷亂轉,好容易看到一個有空房的小招牌,雖然覺得門口那似乎更像流浪漢的墨西哥裔接待員臉色不善,不過還是下車去看了房間。是個非常簡陋的汽車旅館,房間只有兩張大床,旁無長物。浴室比『驚魂記』片中的還差,陰森的感覺則有過之而無不及。眾人雖然擔心離此一步,即無「憩」所;可是又覺得房間實在糟糕,暗淡的燈光、面露兇光的旅店接待(更奇怪的是,他坐在門口而不是櫃台後──仔細再想,好像也沒看到櫃台。)完全是誤入險地,一派「人肉叉燒包」的旅店氛圍… …也不管一男四女如何擺平,決定放棄睡車上算了。


一直是旅遊福星的「大膽」說,星級旅館的服務都是出名的好,我們去找一家問一下。最先看到的是Holiday Inn, 就是它了。果不出所料,房間都滿了。大膽於是請櫃台人員幫忙把附近的旅館名單及電話列表給我們,櫃台真的幫忙了,還幫我們copy了幾張。於是兵分三路找公用電話照著單子一路打下去,終於L先找到一家有空房的旅館──甚至還有兩間。不會又碰上「烏龍」客棧吧?決定先拿下房間再說。但是問題又來了,那旅館不知道到底在那裡?大膽再度發揮不屈不撓的精神,直接拿著地址問Holiday Inn的Bell Captain。折騰了近兩個鐘頭後,我們終於欣喜的住進了一樓Lobby還設有吃角子老虎、金光閃閃、浴室又大又亮的旅館房間,不必擔心洗澡洗到一半,浴簾外可能高舉的匕首了。

燈打開、窗簾打開、電視打開,煮挾帶上來的美味家鄉泡麵。各洗了個旅途煙塵盡消的澡後(死谷裡真是黃土連綿啊!)回復聊天聊到半夜三更的習性。忘了看看賭城是否真的不夜,在對話中,漸次昏昏睡去。


後記:白天的賭城鉛華卸盡,光芒全失。雖不到美人遲暮的境地,不過沙漠上的奇蹟顯得不甚驚奇。晃過了凱撒宮,一個銅板也沒丟,就為了下個目的地大峽谷飛車而去──完全不知道美國國家公園因聯邦預算的關係,已經「全部」關閉。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寓或大廈的房子住久了,就想念起有小小院落的屋子來。自從Before Sunset上映之後,已經不知聽過多少人說想要一個Julie Delpy的家那樣的居住環境:有個小小過堂爬滿青藤,經過小小院子有個古樸的門… …


在巴黎街上亂走時,也曾看過一些像這樣的角落、這樣的穿堂。小時候讀的小公主,長大後看的穿膛手,矛盾而無來由的在腦海裡一起「蒙太奇」。看到個穿堂在面街的那一方有個歲月斑斑的木門,如果輕輕把巴洛克的痕跡抹去,再陰暗一些、再破落一些,再多個煤球爐,就是張愛玲『鴻鸞喜』的上海弄堂了。


過堂長且穹頂高的,即使輕輕的步履聲都會嗡嗡迴盪,像遮篷橋。想到這或許是幾世紀前驅馬而過的路面,有著插著的火把的古牆;又或者有Lizzy Bennet (Kira Knightly)坐著轉圈的鞦韆,又或者是Molly Gibson(Justine Waddell)多次進出的(Squire Hamleys家的)穿堂… …


宅後路邊的過堂小院,更是令人念想回味。西堤島有一家四星旅館就這樣坐落在一個靜靜的天光裡。小小的天井,有隻花斑貓走在一堵圍起院落的牆上,既不叫也不怕人。白漆的長窗裡依稀看到部份室內裝飾,仍是靜靜的。三個旅人天各一方的站著,各想各的事。


小小的Colmar也有類似的靜謐院落。太靜了,睡美人似的昏睡停格 – 另一端就是市集、餐廳及咖啡館,亮晃晃的陽光;這端卻爬藤無聲、風細微微,被碰到紡錘的手止住活動的另一個世界。尋常週間的日子,不見半個人影;從有聲踱到無聲,院落的花兀自芬芳。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1 Thu 2006 11:10
  • 巷弄




我怕花香-愈是濃郁我愈容易頭痛。玉蘭、梔子、晚香玉……人人說起這花好香時,我避之惟恐不及;在桂花樹旁簡直是折磨,可是想到巷弄時,第一個躍進腦海的還是「桂花巷」,書裡的、電影裡的、想像裡的;或是詩裡的,探進薄暮的,「廈門街側側斜斜的巷子」。


舒國治在「門外漢的京都」裡有篇『長牆』,提到在京都靜謐的街上循牆而走,是他最喜歡的京都特色之一。我有同感,但是更有感覺的是巷弄,通常窄仄而短,路面石板淨而幽清;特別是人少,走逛起來非常舒服。「花見小路」旁的小弄、「寧寧之道」,光聽名字都清雅。


在一些歐洲小鎮也都遇見到如此的安靜的街巷,連一早的巴黎蒙馬特也看得到:一邊是觀光人潮不斷的聖心堂,轉過鐵特廣場後,卻是另一番景像。人家窗口九重葛花開爛熳,隔鄰的牆上蜿蜒著青藤,晨間的陽光淡淡的灑著,夜晚時轉角立的路燈暈黃,黑白照裡則像蒙著一層紗,迷離朦朧。


Colmar的清晨,微帶涼意的霧氣還未散盡,板條屋靜靜的站在晨曦中;彎曲的巷弄還帶著睡意,昨夜眾人歡飲啤酒的餐室,只有遮陽的篷布在風裡輕輕揚著。空氣裡,秋天的氣息比前一日還濃。曲徑通幽,一端還沉浸夢裡,另一端卻天光乍現。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不得在那篇文章看到了,還是很有些人對艾菲爾鐵塔非常不以為然,視為憑空而起的鐵甲怪獸;入夜後還有燈光「秀」,簡直俗傖不堪。而我,大概就是貪「俗」的人吧!


那是Sabrina的花都啊!少了鐵塔和噴泉,戀人們要到那裡留下熱情的擁吻呢?一把美麗的傘、踮起的腳尖、扶著腰際的手... …沒了艾菲爾的背景該有多寂寞?空氣中的花香鳥鳴頓時失了意義,La Vie en Rose也會失了瑰麗的顏色。


入夜時分搭上蒼蠅船,順著塞納河而下。廣播裡嘈嘈切切的放送著景物介紹,古蹟的過去;眼前坐著兩手相牽、不時互望的情侶;河上有風有月、交錯而過的有船有橋。夜風習習,就在不知人間何夕何年時,爍爍的光芒映入眼簾。裝點著璀璨燈影的艾菲爾引起全船一陣騷動,相機手機鎂光燈,此起彼落;聽不懂的各式語言,口氣裡滿是讚嘆,兩手相牽的情侶應景擁吻。


據說以往夜晚的鐵塔只有燈光,並不會閃爍;但我們不但看到定時閃爍的光影帶著韻動的節奏,還有探照燈的光芒巡曳天際。有一回的晚餐在臨近鐵塔的巷弄中,朋友極力推薦,說是行家的選擇,所以我們還是訂了位,遲至快十點才進入餐廳。用餐完畢都近午夜了,在艾菲爾的燈影下走到車站搭車,朦朧中如真似幻,像小時的月夜。



附註:其實在鐵塔閃爍後,其旁的住家真的不勝其擾。看到一戶開著窗的人家,燈影在窗上和室內的玻璃櫥上一閃一滅,真的會讓人發狂。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色漸深,夏日小屋靜靜停在水上。
  蟲鳴蛙聲也停了,只有環湖的樹,
  沙沙的,被風吹拂的聲音。



  水上的波紋淺淺,小徑上卻有落葉紛紛 - -
  曳地長裙走過才出現的一點點石板路面,
  不一會兒,又被新的落葉掩蓋。



  宮裡已經一段時間寂寂無聲,
  再沒有人從門前石階大步而上,
  陽光,是許久前的事了。



  約瑟芬,(誰在喊著誰的名?)
  今天我們還是留在屋裡吧。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助旅行有一個跟團絕對「跟」不上的好處,就是隨興。聊天可以聊到半夜三更,早晨沒有morning call, 可以睡到自然醒,三餐(也不一定是「三餐」了)不用定時,地點還可以亂挑亂選,簡直棒透了。因為已經遠離back-pack的年紀了,住的雖說差些,吃的可不馬虎,早餐尤其慎重,試了許多不同的店家,美味趣味兼顧。


旅館附近就有一家Paul, 是連鎖的早餐及麵包店,(連日本及中國大陸都有店)有點像台北的 Yamasaki, 可以買到西點麵包, 同時又可吃早餐, 不過Paul的咖啡好喝多了。居家氣氛的環境,溫暖的感覺。可頌很好吃,坐在店裡可以看到它出爐的樣子。


回台灣前試了一家號稱果醬隨人用的店。第一次去時剛好超過早餐時間(11:00), 素有大膽之名的朋友重施故技哀求,店家搖頭說不行。(在我看來,若非因為並不是第二天就得走人,『大膽』並未堅持,否則我相信一定可以吃到的。)第二天只好借助外力讓自己早早起床,終於吃到早餐。聞名的果醬果如家庭號的大小,有三種口味,看到店家端出來就飽了。


有一天選在傳統市場邊的店,以它的早午餐聞名。我們慢條斯理逛過市場,把有趣的東西拿起來摸摸看看,一直到近午時分,怕又因時間超過才加快腳步。因為是早午餐的關係,份量豐足,色香味俱全。最有趣的是坐在門前的桌位上,隔著石板路就是菜架子,看著拿著藤藍網袋的人購物,好像自己就生活在那裡的感覺。


有兩次很凱,所費不貲。一次在去羅浮宮參觀前,朋友提到其旁長廊上的Le Café de Marly據說很好吃,於是很有默契的拍了前廊的照片就進去了 –吃食早於參觀,果然吾輩行逕,藝術似乎離我們比較遠一點! 不過實在是太美好的經驗了,端著早晨的咖啡,眼望石砌欄杆另一邊的中庭,玻璃金字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


另一次不在巴黎. 在Colmar看到這家以古蹟改建的旅館時(Hotel Les Tetes),第二天就要回巴黎了。中庭有修道院靜謐的氛圍,在陽光下又有著現代服飾的觀光客喝著下午茶,真是恍如一夢。去櫃台訂了次日早餐,結果第二天旅館竟說怕下雨,早餐全改在室內。我的夢啊!哎,應聲而碎。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個怕老婆的笑話是這樣的:有人集合一群所謂怕老婆的男人,在他們前面列有二隻旗杆。主持人問:怕老婆的人請到右邊旗杆排隊。一下子,幾乎所有男子都排到右邊去了,只賸一個人站到左邊去。大家都很佩服他,主持人動問:請問你為什麼站到左邊?那人答道:我老婆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我是這樣的一個人。生活上有許多地方都受到規約、需要『擠著』或『搶著』做的事通常會退後一步、替大街上大聲嚷嚷的人臉紅,恪遵「據說」是參考用的規定… …某些地方膽小到連自己都感到厭煩。


於是,在想看Printemps (春天百貨公司)頂樓四望風光,卻剛好超過營業時間時,第一個念頭就是「算了吧!」可是在Haussmann大道上的Printemps眺望巴黎是很棒的私房景點,看著夕陽西下尤其美麗。然後就看到我那號稱大膽的朋友開始向百貨公司的人員哀求:拜託啦!只要5分鐘就好了,我們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明天清早就要回家了!(這是真的)以後可能沒有機會了!(希望這不是真的)。於是那可愛又好心的服務人員讓我們上了頂樓陽台,留下了這遠眺的難得鏡頭。誰要問我法國人如何?我一定會說他們真的很可愛!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蒙馬特的「蒙」其實是小山丘。人家與道路都有傍丘而建、坡度起伏的感覺。彼此平行的兩條街,高低有別。不能走到下個平行街去,只能一階階拾級而上或下。接連平行兩街的階梯有許多座,與其他縱貫的道路並無不同。


有一座非常喜歡的階梯兩旁有樹,中午的日影被篩成片片。風微微,不見兩端路上的燥熱,行走其間自有一份愜意。突然想到現代日劇的必要場景:男女主角從室內奔出後,下個鏡頭總是會來到一座像這樣的高階。


有另一座階則是順著兩旁住家而下,住在二樓三樓或以上的,站在階上就有了同樣的視線水平,看過去,倒似同在平地一般。大概天熱,在家的人大都敞著美麗的窗子:或有蕾絲窗簾、或有盆栽小物。站在階上一眼就可看進室內,聽到音樂的聲音。一戶正在打掃的少婦模樣的女子,在手上的撣子間對著我們微笑。


尋覓到愛蜜莉工作的咖啡館後,依著來時方向走回聖心堂。這一次故意走不同的階梯。一座行人較少的階梯躲在樹木及長草間,旁邊有塊空地傳出聲音。好奇循小徑走去,竟是個戶外劇場。不知道多少年前就被棄置不用,權充坐椅及舞台的砌石都已敗落,顯得蕭索;下眺市區時心情非常奇特。


階梯盡頭,再次來到有著彷彿地中海藍窗白牆的街道時,下午陽光喚醒的似乎是一場,日影斑駁、亂石頹圮的夢。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花冰淇淋沒有稍微暴出的牙,而是一鏟一鏟,小心圍成的冰淇淋花辮,長成如花模樣。有些店員甚至修潤花辮的弧度,如果點的是極愛的覆盆莓口味,拿在手中若擎一枝紫紅玫瑰,無刺、沒有距離、香氣撲鼻,要待稍融的冰淇淋在花辮上結成露珠,才捨得吃下去。


這家冰淇淋店記得是在西堤島上,每常排滿了人。不知是國外的乳製品便宜,還是因為旅行時大量走路,總覺得熱量不致於屯積,在國外時,幾乎每看到冰淇淋店就要來一球。覺得冰淇淋真的是「國外的月較圓」。如花冰淇淋不止有「如花」的噱頭,冰淇淋也實在好吃。


從亞爾薩斯再度回到巴黎時,一夕間秋意滿懷,氣溫比出發南下時幾乎低了快10度,店裡排隊的人比往日少,在點想吃的口味前,試吃了好幾種其他的口味。店員都給好大一匙,三個貪小便宜的人試吃得十分過癮:「Can I try that, please?」好像一直無法下決定似的一路吃下去。


附記:若要說吃過最好吃的冰淇淋,目前排名第一的仍是柏林Potsdamer Platz 的的Akaden, 二樓靠近Sony Center那端的那一家。自從吃過後,我妹一天到晚想去談代理。弟妹勸她,以這樣的成本,生意是做不起來啦。可是每次一談到或吃到冰淇淋,就會如被制約般的想起來。這家冰淇淋店就位在下樓手扶梯邊,坐在一樓中庭,可以看到手扶梯上一列往下的人,每人人手一枝,非常有趣壯觀。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習慣看到「春到」「福到」的門上方,卻看到了淺淺浮起的一顆頭,尋尋覓覓的午後,感覺有點奇怪。應該是個女子吧?面容太淺了,有些模糊;唇邊是否也留著淡淡的笑意?像是歡迎,又有點像是嘲弄。


應該是歡迎的笑容吧。

這裡是「狡兔之家」,夜巴黎出名的酒館。素樸的外觀,躲在素樸的人家屋舍間,好難想像。爬藤沿石牆而下,紅瓦屋頂,小小的木門。沒有霓虹「看板」,窄仄的甚至稱不上院子的前庭裡,只有牆上玻璃窗裡的菜單和飲料單,才能依稀看出是一家館子。


或許也是嘲弄的笑容。

三個在熾陽下為找尋巴黎市內最後一塊葡萄園而來的旅人,在找到時才發現與「狡兔之家」近在咫尺。氣溫頗高的八月裡,看到整面葡萄藤的牆和藍色的門,好不高興。起先完全不知道那是個住家,還以為已經找到著名的狡兔。三人毫不忌諱地就往人家的窗裡看,感覺到室內的陰涼,。還正吱吱喳喳討論著時,「呀」的一聲門開,出來個老先生,對著朋友的相機說一串話。以為是刺探別人家居隱私,活該被罵;後來才知老先生是要幫我們三人照相,舒了一口氣,高興至極。照完相後,老先生往前走入另一間房子 – 哎呀,這裡才是酒館啦!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方世界走唱賣藝的方式和我們熟知的略有不同。印象中小時候除了廟會酬神的野台戲,只賸「打拳賣膏藥」。靠著人力轉動馬達的「單人表演」畢竟較少,一到Colmar就看到「街頭藝人」,一陣心喜。


 (人客來了噢!調音、調坐椅、清嗓子好賣藝。一人獨角,六種把戲。)


遊覽車載來一團德國觀光客,鬚然老者的賣藝人,一聽來人口音便吹/奏/彈起『野玫瑰』。一團人站在過街廊下就這麼合唱起來,神情融入歌曲還在其次,隨後唱起『菩提樹』時,還見有人似乎眼泛淚光。畢竟這裡仍屬亞爾薩斯,或許想起了都德的「最後一課」。 




咦,且慢,那是法文的最後一課,德國人怎麼會想什麼最後一課?觀光團裡的老先生應該是想到遊子離家的心情吧?還是,跟著用國語在心裡唱和的我,哼起『彷彿和昨天一樣,我流浪到深更… …』的句子,替人家多想了。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一 窗裡有窗




藍白一直是喜愛的顏色:希臘、愛琴海、無艮的天空、淡色的海風。

陽光下瞇起眼睛的貓咪和少女,小麥膚色的孩子、抽煙閒聊的村人。海角一樂園。

然而卻在尋訪愛蜜莉工作的咖啡館時,狹路相逢。假裝自己到了克里特、諾克斯,還有其他諸神的島嶼。百葉窗湛藍如海、白牆如帆,旅人於是在「午後曳航」。



之二 櫥窗風景



一直很喜歡這個詞。玻璃方框中,停著像是從實際人生擷取的一小段時空,頓住了在那裡,走過的人可以為它編寫想像許多故事。像電影「今天暫時停止」一樣,路人的每個想像,讓方框中的事物每天都重過一次。內容千變萬化 -- 直到下一個新的櫥窗設計陳列後,新的想像重新開始。

日本電視節目『電視冠軍』曾有櫥窗設計比賽的單元。某一集的冠軍將我們平常直視的的櫥窗以翻轉90度的視界重新呈現:看進櫥窗時有如從地下室往上看,地面是透明的: 斑馬線、男人女人小孩的鞋底、街口的號誌燈、依稀是忙碌的腳步,彷彿聽到街聲… … 平視似事不干己的櫥窗,一旦改在頭頂搬演,卻是那麼貼近自己。

陳列,現在可是一門大學問了。裝置藝術把真人實景放在櫥窗裡,吃飯、睡覺、閱讀、聽音樂、跳舞。玻璃屋提供觀者窺伺的機會,同時也限制了「演出」的內容。然而重口味的現代人們不再受到吸引,反而轉向true-man show那類實境節目。

於是很高興找到一隻在櫥窗內,吊床上,酣睡的北極熊。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昏了,夕陽西沉。

        漸暗的霞光中,

        有單薄的剪影,

        默默注視著追尋密碼的遊客。

        起風時,舉起的手勢,

        帶著蒼涼寂寞。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黎塞納河兩岸上,據說橫跨著三十六座橋。雖然並不是每座橋都有緣相見,趁著搭蒼蠅船時,也見識了其中一些。金碧輝煌者有之、古樸敦厚者有之。據說還有極現代感的橋 – 被塗鴉塗的。但是想領略的,是那只有自行車或嬰兒車之外,其餘車輛皆不得通過的藝術橋。


此橋橋面舖以木板,縫隙裡可以看到沿河而下的觀光船身影。橋欄不是如左近諸橋般的石材,而是漆有綠漆的鐵網。如果光看形容,再考慮鼎鼎大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可能覺得一點吸引力也沒有。可是這座禁止汽車通行的橋上,卻都是閒適自在、或逛或晃、或坐或臥的人,有種近乎家居休憩的氣氛;溜狗的、散步的、牽腳踏車的,夏日黃昏的橋上,好不熱鬧。有三兩處學生模樣的「小圈圈」,看不出是討論功課還是單純擺龍門陣聊天,雖然嘻鬧卻不吵;坐在鄰近的「一團」甚至還帶著紅酒,迎著我們看過去的目光,還舉瓶相邀呢!


我們則早早在旅館附近買了棍子麵包、肉醬和水;還去Laduree買了出名的小圓餅(Macaron)做點心。找了個空位席地而坐,撕了麵包沾肉醬吃。涼風習習,落日餘暉,臉上映著河面光影,看著觀光船來來去去;仗著應該沒人聽得懂我們用的語言,大咧咧的讚嘆帥哥美女;言不及義的東拉西扯:早上看的奧塞、明天就去羅浮嗎?真幸運啊!一到巴黎就遇到貴人!咦,他們人很好啊,不會排斥說英文… …


藝術橋上這個讓我懷想不斷的黃昏,眼見就要過兩歲紀念日了;幸好腦海裡的影像還歷歷如新,支撐著這一段無法遠行的日子。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 斜照的光影昏昏;

藍白相間藤椅上, 貓在沉睡

魘住時間的風, 不再流動.

凝結空中, 旅人的語句與手勢.

抽一管水煙吧, 在這異鄉中的異鄉.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公路, 是隼, 是所有曾航行海上的帆” -- Robert Kincaid.


常想像書中的Robert開著他那輛叫”哈利”的貨車, 到全美各地取景的情形 –遇到Francesca之前或之後. 但是要如何在腦中勾勒一個移動如豹但又舉止優雅, 動作俐落簡單又精確沒一絲多餘的人? 進化支派的末端人物? 族屬即將衰亡的老牛仔? 一個在腦中會響著「時間哀泣」的人? 一個住在Z次元, 方向和我們的世界平行的人?

而這樣的男人卻是善感而體貼的, 於是反倒能在深刻的愛情中, 在一個與所愛的女人共同創造「我們」的第三個存在世界中, 提步遠颺. 知道自己原來是向一個女子方向靠近或跌落, 卻在對方對於責任的想法說服下, 又朝這女子的反方向遠走. 其後的二十四年間, 追憶懷想不斷, 除了蝕刻心上的記憶外, 只有一張「當白蛾舞動」的白紙條和一張女子橋邊的照片. 是什麼樣的感情時間竟不能磨滅? 像「兩顆宇宙塵沙般疾掠而過」的四天, 到底在時空中銘刻了什麼?

想像總是會回到美國那些橫越州際的公路和無雲藍天中盤旋迴翔的蒼鷹. 假想一隻獵豹踩著輕又迅捷的步伐, 踏在光秃秃的土路上. 烈日下瞇起它的眼睛, 沒有一絲贅肉的肌骨在毛皮下伸張. 在故事發生的八月, 走在酷暑的『死之谷』. 冷酷、精明. 像Robert自己的形容, 騎在古老的風背脊的曲線上.

這個書中的孤單身影喜歡幾個特別的字*:遙遠、林煙、古代、公路、旅程、船夫和印度. 於是我在自己的腦海裡想像這些意象, 想像一個人的經歷, 想像一個據說可以讓人失去自我的力量.

小說作者在題詞頁上寫著:獻給所有的隼. 而照Francesca找到的解釋, 隼除了是蒼鷹, 還有「外來的」、「流浪的」、「遷徙的」的意思. 我想一個移動的靈魂, 流動的風, 終究是孤單的, 必須在公路上, 向著不可知的遠方前去.




* 讓我想起最近網路串連活動之一: 最喜歡的漢字等等~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到詩人音譯極美的翡冷翠, 不免想起康河. 曾在友格讀到, 在觀光客不多的時候, 少少的花費就可以有泛舟之樂. 帶本書, 任小船在康河中擺盪, 這種逸趣讀得我心癢難搔, 恨不得馬上就去體驗一下. 至今只坐過兩次平底船. 首次在紐西蘭南島基督城, 第二次在法國小城Colmar. 念茲在茲想去的英國劍橋, 偏偏還無緣得去.


基督城的亞芳河(Avon River)河面較寬, 有時雙舟得以並行. 當地的旅遊介紹說它丰姿綽約, 楊柳垂岸; 而且因為早期的開拓者極力想將英國風格遷移來此, 所以它的「風采直追康河」. 光是這樣的形容, 就讓人心嚮往之. 從登舟開始, 真的是濃濃英國風 – 戴草帽, 著V領學院派線衫的船夫, 船塢內有吊在牆面的槳和小舟, 海軍藍的外套和更多的草帽, 說著久遠故事的老相片…..好似回到詩人的時代似的.


兩岸果真垂柳青青, 還有鴨鵝悠遊其上. 沿岸還有草地和長椅, 猜想這裡應該也是該市市民休憩的所在. 經過一處玫瑰園, 在它旁邊的餐廳庭院中, 有幾桌正在喝下午茶的人們, 輕緩的氣氛, 像我們行舟過的水痕.


在Colmar時因到達時間已晚, 只得在次日清早時分出門. 登舟地竟在一處類似居民活動中心的處所 – 我們前一日晚餐就是在那裡和許多的居民/遊客共用的呀. 前一日在擺攤賣農產品的人, 次日忽見他在「渡船頭」收費賣票, 還真有些錯愕. Colmar的小河窄窄淺淺, 似乎探手可及兩岸. 也是有鴨鵝游於其上. 搖櫓的全都像來打工賺學費的少年, 穿著像要上場打網球似的制服, 邊用我們完全聽不懂的語言喃喃介紹週遭景色. 河上多處架橋, 少年們常需因為經過的橋而蹲低身子.


民風不同, 果然遊船的感覺也不一樣. Colmar的河經過真正的住家, 常在一大片綠意掩映後出現. 不知是不是早晨的關係, 兩岸人家靜悄悄地, 有點輕霧, 有點靜謐. 河面上落英繽紛, 有一段水路, 夾岸樹色蔭蔭, 水色蒼翠. 我們的小舟像詩人說的,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註: 前些時候讀Woolf的『自己的房間』的前言部份, 雖然她也談到了康河上的船,但因為同樣感受到女人讀書, 特別是進到「殿堂」讀書的不易, 還只想到那被壓了三百多年的青青草地. 沒想到好友一提翡冷翠, 我就「變節」, 馬上想到玩樂來了.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05 Wed 2006 21:44
  • 語感



英格蘭三個字使我想起藍天下的小紅房子, 而法蘭西是微雨的青色…
張看.私語 張愛玲
~~~~~~~~~~~~~~~~~~~~~~~~~~~~~~~~~~~~~~~~~~~

這是張愛玲在書中說她對英國和法國的印象. 那時她的母親剛從國外回來, 帶了一些歐洲的物品回家. 從看到的東西想到產地, 於是有了上述的聯想. 她的母親告訴她英國是常下雨的, 法國是晴朗的; 可是張愛玲”沒法矯正我最初的印象”.

仔細思索, 我們難道不也一樣? 所謂聯想就是這麼回事吧. 原本我們對一些個別的字就會有這種感覺, 小時候讀林良教女兒寫作的文章, 把這樣的感覺稱做”語感”. 還認為只要培養出語感, 寫字行文將如行雲流水. 聽起來似乎可以擁抱那些字詞, 和它做朋友似的. 其實每個國家的人對自己的語文會比他國人(non native speaker)來得有感覺. 那是種文化烙印, 社會風俗宗教的層層堆疊, 讓一個詞不再只是一個詞, 而是腦中的意象幻化為眼前的文字. 中國字由於象形, 本來就是圖畫; 會意字需要領悟則像猜謎, 涉及這麼多閱讀的心理活動, 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感覺?

有些字詞雖然不盡讓人誤會本意, 卻讓人感覺多多.

舟子

這兩個字總是讓我想起水鄉江南的一葉扁篷 .

也許是小河流淌的兩岸人家, 也許是天光雲影的半畝方塘. 田田蓮葉間, 說著吳儂軟語的少女們採摘菱藕; 青青柳色裡, 搖櫓的桃花少年輕過板橋; 斜風細雨時竹笠簑衣不須歸, 離鄉背井時曉風殘月帶淚看. 那相對輕緩的步調 , 渠道阡陌相連的想像畫面 , 常讓人忘了其實大部份的人都在為生活奔忙.

翡冷翠

即使我們不是但丁, 也會想在這個地方與摯愛的人重逢吧? 那文字表面青玉沁涼的色澤, 那在唇齒吐屬間輕脆的音符. 也彷彿可以看到文字後 的山色水聲, 看到藝人師匠的創作, 看到傳承至今, 我勉力追隨而不可及的腳步.

而我, 只求一角藍天, a room with a view.

枯山水

日本京都古刹龍安寺的方丈庭園, 有著聞名的枯山水. 譬喻海洋的細沙庭院中, 有石15顆, 象徵海中諸島. 多年前不知在那個刋物上讀到一篇短文, 作者敍述她參觀龍安寺時, 怎麼數, 庭中石都只得14顆, 滿懷疑問而求教方丈. 方丈回答:「妳心中那顆石頭放下了嗎?」

一直喜歡這個有點禪意的小故事. 坐在院中與石對望, 看那仔細耙整成渦旋狀的細沙海洋, 炎炎夏日中有涼意, 紛紛擾攘裡卻澄定. 山水何枯之有?

碎形理論

(如果用混沌理論來稱呼它 , 難道不會覺得那學理更是曖昧難明嗎?)

一直覺得這個名詞好美. 不知為什麼讀到時腦海裡出現的總是雪花的結晶片片. 六個邊對稱延伸, 白晳燦亮, 像詩人描述的掛在飛簷的一顆星; 當然更像理論本身: 狀似混亂的外形下, 是有次序, 甚至有美感存在的 – 隨機中有非隨機的模式. 我真正喜歡的是「蝴蝶效應」的例子: 一隻在紐約的蝴蝶搧動翅膀, 引起太平洋的滔天大浪…




註: 明明胡思亂想一堆, 一旦提筆, 呃, 一旦手在鍵盤上, 全部文思飛光光, 實在是…..追逐靈感使人覺得工作無趣, 而努力工作卻遣走了繆思.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藝術這個大題目下, 涵蓋了許多我無法企及, 甚或無法了解的單項: 繪畫, 雕刻, 建築…..如果詩歌沒了文字, 如果電影失了影象, 我不知道我和藝術會相隔多遠? 或許對我, 它永遠會是個只聞其名, 不識其人的存在. 為什麼對文字或影象的領受力不能稍稍移到這個未知的領域? 每次一提到這個詞就讓我卻步.


以我對事物本來就不求甚解的態度, 其實也不太要求自己去懂得所謂藝術的意涵. 從來都以為, 如果就是無法有感覺的物件, 如何能透過敘述來說明? 而如果聽了說明, 我要如何分辨那一種感覺才是我「自己」的感覺, 而不是約定俗成的「一般」看法, 或是在聽講過程中, 被制約後的反應? 像讀書一樣, 知道、分析、理解、追本溯源……這樣地面對藝術, 可還純粹? 就像一直不懂為什麼蒙娜莉莎是幅名畫, 而畢卡索是位名家, 如果用評論家的話來夸夸其談, 難道要等一個小孩來戳破這國王新衣的假象嗎? 既如此, 從來沒有過的感受或鑑賞能力, 就該讓它繼續留在原有的水平面下, 讓自己欣賞事物的層次, 繼續留在喜歡不喜歡好了.


去歐陸旅行又讀了幾本書後, 我的堅持(或者無知)的立場動揺了. 即使是一般的看法又如何? 這些看法已經經過許多人, 許多年來的檢視或激辯, 用來啟蒙我, 教育我, 讓我知道前因後果, 知道它如何承先啟後, 自己那僅僅一點點或甚至空白的初始想法, 其實根本不算失去. 終於, 抱著聽不懂也無傷的心態, 我決心去好好的聽一下藝術史講座.


這是一趟很特別的心智旅行. 講座時間有限, 能介紹的東西只好擇要濃縮. 所講的內容其實和歐洲的社會史, 文化史都息息相關. 以前在學校讀的東西都丟光了, 只好在工作之餘, 苦苦追趕地讀老師的指定讀物. 雖然, 「(藝術)正由於沒有法規可依循, 所以也不可能以言詞精確地說明為何那是件偉大的藝術品.」* 但是透過文字的感受, 進一步地了解每件藝術品的風格或傳承: 是簡潔朗壯還是舒緩優美; 是深濃多彩還是沉思凝神.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作品? 原本的目的是什麼? 藝術家又有何創舉? 他開拓了什麼? 在藝術史上留下怎樣的印記? 即使我總要不斷回味反芻才能了解, 但似乎不像原來那樣的一無所知了. 還談不上思考或心得, 不過我的目的原本就不在知道學派師承, 只是想在欣賞讚嘆之餘, 多知道一些原本不知道的細緻處罷了.


多年前首次到歐洲有件極煞風景的事, 是讓我不敢再有風雅之想的發端. 第一次到柏林時, 心想怎能錯過博物館島上那些寶藏呢? 時間不夠四間博物館都去, 於是選擇最有興趣的帕格蒙博物館參觀(Pergamon Museum). 正在欣賞那從中東移來的市集大街, 卻不知原來地上還有高僅到小腿肚的欄杆圍起的鑲嵌磁磚(mosaic). 我正專心看著上方, 完全沒注意地上, 被欄杆一絆, 不偏不倚摔在那寶貝的mosaic上. 那巡行在旁工作人員或警衛, 用完全無法置信的眼光看著我, 發現我沒受傷後, 小心謹慎地彎腰低頭檢視那地上細細鑲嵌的小磁粒 – 說真的, 是有可能脫落的. 在他確定沒事終於站起身後, 我用最快的速度逃離現場. 在那之後, 有幾年時間完全不敢靠近有藝術品的地方. 博物館, 美術館, 藝廊, 甚至百貨公司的玻璃或鍋碗瓢盆區…全都是我的罩門兼死穴.


真怕與博物館就此無緣. 不過同去羅浮宮參觀的友人似乎不在意我也許會在當地「一戰成名」. 我小心翼翼地踩著步伐, 拿著說明的手不敢隨意亂晃. 終於, 絲毫無傷地(是說藝術品, 不是我)的走出宮外. 現在, 講座的課已進行一半了, 希望以後能再有出門的機會, 讓我可以稍稍印證這段時間的聽聞所學. 話說回來, 大概從不曾有人像我一樣, 以這種方式「親炙」過一件藝術品吧.


附註: po文前上網又看了一次Pergamon Museum, 發現地上鑲嵌畫的欄杆升高到約莫成人的大腿中央, 也許, 親炙藝術品的人畢竟不是只有我一人?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