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三個音節發音的英文名字,同事從知道起就嫌棄,埋怨不好發音。說來奇怪,相同的音節及字母數,他們對Katherine倒都不覺得如何,偏偏對我的名字意見特多。過去公司裡還有人用英文名字稱呼我;現在則幾乎全部同事都直接用我的本名叫我了。他們一直說,妳幹嘛取個這麼難唸的名字?
其實我在國中時就替自己挑了這個名字,一直延用至今。
已經忘了當時做了什麼事了,(五項競賽之類的吧?)總之當時的導師送了我一本英漢對照、經過改寫的簡單版『小婦人』。當時自許為文藝少女,我決定向心中的偶像Jo March看齊。從當時起,Josephine這個名字就一直和父親給我的名字一樣,跟在身旁沒換過。
大一的英文老師是位語調溫柔、剛從德州唸完碩士回國的漂亮小姐。第一堂點名就問每個人有沒有英文名字?如果有又是什麼?輪到我回答後,她接口就說:「Ah, Napoleon’s Wife.」其實不只全班同學瞠目以對、不知所以;連我這被問的人都還是首次聽說。歷史課本裡從沒提到拿破崙的太太叫什麼名字啊!課外讀物也沒特別讀到他。(不過在這多年後到楓丹白露,卻變成一種旅行時的趣味。)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公司員工很多,福利不錯,其中還包括了請外籍老師來公司上英文課。由於必須和老師互動的關係,大部份的同事都為自己取了英文名字,工作時也會直接拿來互相稱呼。我的名字在當時比較少人用,同事在過了覺得它很難發音的階段後,竟然有許多人以為我是以自己的中文名字取的-是有一點諧音,事後才發現的巧合。
後來,在轉職後的公司裡,碰到一個從英國來做技術支援的年輕小伙子。才第一次和大家吃飯就問我為何有一個這麼『老氣』的名字?據他的說法,這個名字古老而有貴族氣,一般人是不會這樣直接拿來稱呼的。好吧,就算是吧。我從來只覺得這是Joseph的陰性名稱,就像Victoria之於Victor, Patricia之於Patrick之類,曾幾何時變得古老啦?不過話講回來,約瑟(或約瑟夫)首見文獻是這麼久遠以前,這個名字或許也是吧?老氣至少不會比名字的字源(多產的)來的差。
幾年前,王文華的『蛋白質女孩』大大的暢銷後,這個名字又被另眼相待了。據他的說法,這是都會女子「冰箱」類族群的名字:
「她們聽歌劇、看達利、吃yugurt、講話時習慣把聲音放低。在滿街檳榔的台灣,她們用具有法文風味的名字,Yvonne、Josephine,每個名字聽起來都像一種化妝品。」
哀哉,微溫的古老名字一下字降到冰點;而且似乎成了一種階級。
很有趣的是,本國的朋友只有非常熟的人才用簡稱叫我,可是外國朋友幾乎一經介紹過後,不管當面或郵件就會直接用簡稱稱呼我。總是會想到希區考克『摛兇記』裡的,飾演的角色名叫Jo McKenna (Jo Conway)的Doris Day。不過我想,記得電影主題曲的人應該比較多吧!總之, Que Sera, Sera,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這是我的部落, 我是Jo.
後記:問了Jessica一堆名字的起源,也來寫寫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