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週內,在不同的時間,不同路線的公車上、不同的書店裡,聽到相同的手機鈴聲響起。詼諧曲,應該讓人莞爾的樂曲名稱,卻讓我心頭突地一跳。靜心了幾秒,不覺失笑,自從換手機後,我已經不用這個鈴聲許久了,但是被制約的反應還是停留在腦中,在過去。
自從工作型態改變,需要讓人隨時找得到以便處理突發性問題,就被要求手機24小時開機。午夜時分鈴聲若響起,通常就代表有麻煩了。萬一電話中無法解決問題,還得出門至公司一趟;由於碰過一時三刻處理不了的「大洞」,眼見時間分秒過去,天色漸白,幾幾乎就要開天窗了,那種壓力讓人只要聽到手機來電就心驚。夏日裡還好,子夜驅車往市區,有時仍有些涼風吹來,伴著星光月色,可以稍微享受白日裡沒有的情趣;冬日裡縮在被窩中,正待好眠時卻被叫出門,真是煎熬加上百般不願意。「鑼(鈴)聲若響,鑼(鈴)聲若響叨位離開君(溫暖的被窩)」,最是心情寫照。
過去其實是個極不喜歡電話的人,不管是接到電話或是得致電他人。特別是在想要靜處的時候,覺得話筒還未拿起世界就自己連了進來,破壞了那個完整的、獨自的空間。在還沒有手機的時代裡,聽到是找我的電話,對方大概都能感受到我那不耐煩的應對語氣;需要手機隨身時,剛開始真是苦不堪言。近年來大致已從善如流,但仍難想像不是業務單位的年輕同事,每月動輒數千的電話費(都拿來講些什麼呢?真是好奇。);而好友那需要手機不離身的工作,對我而言可謂夢魘。若是要像Anne Hathaway在『穿著Prada的惡魔』中那樣黑莓機不離手,顯然層次已經超越惡夢,向著煉獄逼近了。
雖是得隨時on call, 卻總是忘了手機得充電;要不便是離身很遠,沒聽到鈴聲。不是什麼性命攸關的時候,或甚至人都不在本島上了,倒是常接到公司來電;人在家中坐,反而有許多次沒接到朋友聯絡甚至「求救」的召喚,除了深覺抱歉,也有一種很莫非、很匪夷所思的感覺。「手機」二字,對我真是反諷!
經過多次與女友們相約見面吃飯,卻老是得苦苦等待後,總是和我一樣準時到的J發表了她的觀察與結論:首先,手機是破壞大家準時的元凶,因為彼此太容易聯絡了,大家不像以前那樣記掛在場等待的人,反而是打通電話說聲會晚點到就算了;其次,很多不用記在腦子裡的東西,一股腦兒都被放在手機裡。一旦沒電或像我這樣換不同廠牌手機時,不小心把sim卡上的聯絡號碼全部刪除,常有憾事發生。
另一個朋友的觀察也很有趣。她說,辦公室裡,如果手機與座機同時響起,人們通常會先接起手機、放棄座機;如果正在座機談話中手機響起,許多人會暫停正在進行的對話,轉而接起手機,而通常的情形是,手機上有個不知從何處買到你的手機電話資料,要推銷產品的人。事實上,正是人們擔心漏掉某些訊息的潛意識,讓電話行銷中心總以手機號碼做為優先打電話的原因。
在看到公司年輕同事對手機各項功能的嫻熟運用後,我想,我是學不了這些新把戲了。能接能打電話才是手機的目的不是嗎?
忽然聽到一個細微的聲音陰惻惻地說:能接能打是目的沒錯,可是妳得接電話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