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細版皮帶橫過腳背又有絆扣的鞋,除了非常年幼時,好像只在娃娃看天下的瑪法達和蘇珊娜腳上看過。跳過一段青春歲月後,突然地又回到腳上。目前服役中有三雙這樣子的鞋,只是絆扣換成魔鬼沾了。說來慚愧,一直到前些年上亞馬遜買碟後,拜東看西逛的好奇習性之賜,我才知道這叫瑪莉珍 Mary Jane。這下可好,因為腳上穿的是瑪莉珍,而不是「娃娃」鞋,所以雖然年紀已長,倒比穿娃娃鞋時還理直氣壯。



maryjane.jpeg  


一直好奇著為什麼這款鞋子取個這種名字?(心中雖有嘀咕,不過因為總有個來日方長的念頭,援懶例沒有細細去研究。)Mary Jane, 那不是蜘蛛人的紅粉知己MJ嗎?又為什麼是瑪莉珍?為什麼不是佩姬蘇(Peggy Sue)呢?是因為佩姬蘇不穿這種鞋嗎?


從而十分好奇的聯想到,是怎樣的時代背景讓父母給女兒取個複名呢?在很喜歡的電影「歡樂谷」中,有一幕是心不甘情不願被「夾帶」回到過去的珍妮佛(Reese Witherspoon),極其無奈地對著三位「據說」是她高中一掛的要好女友們說:Yes, Lisa Anne, Peggy Jane and Betty Jean. 同部電影裡還有個女孩叫Mary Sue。


為什麼既然用了非常簡單的單/雙音英文名,可是每個人都分到兩個呢?為了讓名字喊起來比較有韻律嗎?歡樂谷中的這一幕或許是導演對美國六零年代的輕微嘲諷,但是也明白地點出這樣的命名必是當時的習慣。讓我想到本地為孩子命名也是與時並進,現在很少再看到我小時很多人有的所謂的「菜市仔」名,連其後有一陣子瓊瑤式的夢幻名也少見了。


說是對名字感興趣,不如說是對那個年代好奇。對劇中那些要嘛窄到不行的窄裙、要嘛布料多到不行的圓裙好奇。聽母親提過她年輕時做裙子的故事,圓裙要寬圓,布料用的極多,可是得打褶收束在腰際,非常不好做;窄裙因為極窄,為求行走方便,在開叉處也是有多重縐摺。劇中每個女孩箍的細細的腰,總讓我想到母親保留在身邊一件做小姐時的洋裝-她從未捨不得讓我試,但我從來套不進去。


那個時代的高校女生還穿一種綁帶鞋,淺色的皮鞋在鞋孔部份的區塊,跨過腳背的地方,另接一塊不同顏色的皮縫綴在一起。Twin knits、大圓裙、反摺白襪和這一型的鞋,才只一眼就非常六零年代。電影「佩姬蘇要出嫁」裡,女主角也是在婚姻遇上瓶頸時回到過去。鏡頭一帶回高中時代,她的腳上立即出現了一雙上面形容的鞋。似乎成了一種時代表徵。


這款鞋在大學時與同學逛街時曾一度在台北街頭遇見,可惜實在負擔不起,連試也沒敢試一下;隔日很巧地就看到一位家境寬裕的學妹穿在腳上,Polo衫、粉色系格子窄腳七分褲,我有一種我們也被喚回美國六零年代的感覺。魂縈夢繫到現在也還念念不忘,太難形容這鞋了,只好都稱它是佩姬蘇。


哎,佩姬蘇呀佩姬蘇,有三位瑪莉珍太想回到過去了,一直很想念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oyagefeb 的頭像
    voyagefeb

    Voyage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