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管理書上或一些訓練課程,常拿兩個例子來說明人的不思改變,或是對環境的變遷毫無所知。前者是一隻腿被鍊在木樁上的小象,剛開始牠會試著掙脫,但是力氣太小,無法撼動木樁,於是牠逐漸習慣在木樁週圍活動,即使等到牠長大成為一頭大象,可能隨便腳一提就可以拔出木樁,但是因為原有的認知,牠還是被圈囿在鐵鍊可及的範圍內。
另外一個是關於鍋中的青蛙,原先在冷水中時,青蛙頗自得其樂;隨後鍋下爐火漸漸加溫,因為是漸近的方式,水溫增加的同時,青蛙也在適應,於是沒能感覺到鍋水的熱度已經很高了,一旦到了臨界點,青蛙已經半熟,也跳不出這個滾燙的鍋了。
我是不太管這些故事後的警世喻意,但是對喜歡的類型小說或影集,沉迷其間不可自拔、一點都不想去探究其他的新世界,如吾友說的:對事物固執而有偏見,我是很像那頭小象的;而讓影集裡搬演的,我所謂「人心崩壞」的部份,一再刺激心理與感受,從而對一些血淋淋的畫面不再害怕,我似乎又是那隻青蛙。人一定會被影響──尤其接受的又是這麼單向傳播的媒體,不能互動的情形下,影響不是很可能內化嗎?
電視上關於辦案的影集,不勝枚舉。不過我列下來的,是自己覺得有一點點類似的片子:
結案高手 (The Closer, DVD)
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 DVD)
犯罪現場 (CSI:LV, CSI:NY, AXN影集)
尋骨線索 (Bones, DVD)
以影集特效與化粧是否恐怖而言,『犯罪現場』因為有大量微物跡證要取得、檢驗與分析,這些東西除了現場,便是受害者了,所以解剖台上的場景非常之多;而『尋骨線索』正如其名,是專門以無法辨識的受害者為偵辦重點的故事,如果受害者「所賸無幾」,可以想見在螢幕上不會太好看:腐朽、蟲蟻、塵土……真的考驗觀眾的視神經 (以及其他諸如忍耐的其他神經)。
然而這些只是辦案/解謎/推理的工具罷了,真正的故事還是在於案情,在於事件:為什麼發生?如何發生?再以邏輯推斷的科學方式、抽絲剝繭地把真相還原。同樣的,『犯罪心理』對付的是連續殺人犯,使用的工具名稱雖是行為側寫,其實更像是犯罪心理學加上歷來案件的歸納分析,因果類推之下,求得一個十分逼近實際的近似值。
同樣列在表上的『結案高手』只是位居洛杉磯的警局重案組,但是因為主角利用她高超的詢問技巧,每每找到一些兇手話語之間的矛盾,或是刻意隱藏(或是刻意張揚)的話語,從而將犯案的人繩之以法結案。詢問的技巧除了個人使人信服的言談魅力或外觀,不能列入「方法」,而好運與否不在討論之列,賸下的還是利用邏輯與心理。
也因此,若是故事的偵破過程牽涉太多的運氣、或是犯行原因太過簡略或不合理,甚至整個劇情過於平淡(此處就是不小心吃「重鹹」的部份了),我就會對該故事感到失望;否則,這類的解謎故事會繼續讓人喜歡,忘了原來種種害怕的特效,讓人不知不覺變成小象或青蛙,仍樂此不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