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識得terminal這個單字時還未出國過,同事說是終端機的意思。那是職涯上首次的跑道轉換,同事來幫忙在辦公桌上安裝終端機,調整機器後頭的位址,隨口說了這些話。而我正巴不得把指定閱讀的手冊一把火燒了,當成符仔水喝下去,看能不能快速搞懂那些章節,也沒去細查字典。一直到第一次出國,才知道航站也用此字-也對,航站總是某一段旅程的終點吧?


最近看了幾次重播的「航站情緣」(The Terminal),突然想起這件舊事來。終點與終端,應該是路途的盡頭,然而電影裡的主人翁卻是個進既無法進,退又無處退的人,有些嘲諷。


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在「航站情緣」裡所飾演的Victor, 是一個在飛航旅途中國家政變的人,他的國家原來的政權被推翻,新的政權還未被世界承認。待得他進入紐約機場, 排隊入關時,身上所持有的旅行文件變成廢紙一張。他不能出關,因為沒了簽證;可是國家戰亂,機場受制,他也不能被遣返,於是成為一個卡在航站的旅人。航站最高主管是個按方吃藥、按圖索驥而行事的人,對手上這個燙手山芋不知該如何是好:沒理由逮捕Victor、也不能放他走(雖然中間一度想故意製造他「闖關」逃跑的機會)。而連同他的簽證失效一般,Victor的錢也不被美國政府承認了。一個需要公事公辦的主管,一個身無分文,卻想盡辦法要拿到入關證件的旅客,故事於焉展開。


當身為旅客時,我們在機場來去停留的時間有限,在上飛機前,大概就是餐廳和免稅店。我們不會特別去考慮那些飛機進場出場如何調度、旅客眾多時如何疏運、濃霧大雪時航班大亂如何排除;過海關時,不會想到那個官員可能蓋章蓋出了職業病、不會瞭解他們緝毒追走私和其他不為人知的作業;更別說想到,一旦出現了手冊上沒說明的例外,他們瞠目以對之際,到底該怎麼解決?


機場原來真像個小世界,可惜我們總是過路匆匆,沒去細究。我們不可能想到有人會卡在機場,進退不得,一待大半年。劇中有一幕,Victor和一個商務客對著鏡子刮鬍子,那個人說:你有沒有覺得我們像住在機場?Victor拿著刮鬍刀的手停在半空,愣了幾秒。我想他一定在心裡說:you have no idea.


小品的電影當然包含了所有溫暖的要素:親情、友情、愛情,再加上每個小人物背後的故事。電影雖然選了個少有可能發生的題材,但仍算通暢有條理。撇開故事背景,像劇中的Victor那樣,堅持完成父親的心願,困難挫折一一行過,其實是很多片子或書籍的主題。但或許是因為角色設計的關係,可能是來自東歐、白俄或蘇聯附近國家的Victor,有一種純樸與淳厚的天性,直率而認真,相信人們也與人為善,還有一技之長,於是覺得「完成一個允諾」的那種貞定與執著,很有可信度,很喜歡。


戲中沒有壞人,連處處給Victor罪受的機場主管我也不覺他壞。雖然討厭某些太機巧的人,但是不知變通有時也讓人頭痛。但再小品的故事也得有拉扯,於是有了個「蛋頭」官員來撐起架構,否則,幫助一個暫時失去國家的人,以他的職位,應該也是輕而易舉的事吧?偏偏一定要照表操課,行之不得又懊惱牽怒,結果還是讓自己出糗。


幸好各地移民官員不同。電影中有一場Victor被要求幫忙翻譯的戲勾起我另一段回憶。去溫哥華時因為要辦別的手續,必須和朋友到移民局辦公室「過五關」。前面已有二三十人排隊,我在最後一個。後面的守關官員等不及,要求他那一關由排最後的人先開始(那不就是我嗎?開始緊張起來)。但是中文翻譯員還沒來,怎麼辦呢?


官員:Can you speak English?
我(汗ing):a little bit.
官員:OK, you first.


雙腿發軟的跟在後頭,還好題目我都會。大概官員覺得和我「相談甚歡」吧,最後我們同機的台灣旅客,需要翻譯的,都由我代勞,(可是沒什麼需要謊報來幫忙的,惜哉。)是至今過海關很奇特的一次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