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們同遊三人所以能玩的很契合,大概是因為都很愛逛街吧?還常常買相同的東西,穿戴出門像穿制服一樣。這次也是一樣,W 開玩笑說,以後碰面,我們要選dress code還可以加上同一家店一項。哈!

 


 

UNIQLO

 

 

 

出發前,April就上網搜尋,洋洋灑灑列了一張她要的 Uniqlo 的衣物,看看大概得有半個行李箱來裝。我再三跟她確認,真的要買這麼多嗎?但她非常堅定地說,我們去日本時都不是冬天,我都買不到冬天的 Uniqlo. 這是實情,於是我空下半個行李箱,和遊伴們說,我至少要有幾小時去達成這項任務。


 

出發那天香港氣溫陡降,我因本就怕冷,還算有準備;另兩位是看到氣溫數字卻仍不相信的鐵齒派,身上衣物都嫌太薄。當天登記完住宿後,逛到時代廣場,就先進去附近的 Uniqlo 進行任務採購,每人都買了很保暖的外套,其後的兩三天,三人都穿著它四處行動。

 

Uniqlo 在台灣有許多代購服務,近來最受歡迎的熱門產品,當屬 heattech 系列,標榜薄薄貼身一件,卻保暖擋寒。大概太受歡迎,大膽找了半天,一些低調顏色的尺寸都不齊,大呼扼腕。

 

我和April本來就很喜歡 Jil Sander 的設計,聽說她也被邀設計Uniqlo產品時,真是開心啊!下面是網路上流傳的你水管影片,記得是uniqlo 2007年秋季產品,頗有趣的。(其實我是要看巴黎風景啦!)

 

 

 

 

 

  ZARA

 


 

 

從五年前去巴黎逛過第一次的ZARA後,我們就愛上它了。價位不高、有些單品很有設計感、而且隨客人喜歡試穿。我過去是個很懶的試穿衣服的人,現在也還是有必要才會試衣服,但在ZARA, 大概是那個氛圍影響,覺得去排試衣間並不麻煩。

 

由於大家不停的翻動架上的衣物在身上比畫,那些銷售人員就得不停的摺衣服。W抱怨說為什麼台灣不引進ZARA後,又笑說,光是得拚命摺衣服,在台灣如果不是改成不能翻撿(那還叫ZARA嗎?),就是得看盡售貨員的臉色。

 

說實在,太整齊的ZARA實在很不對勁。前年和朋友去京阪,大阪心齋橋附近有一新的ZARA旗艦店開幕,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的習性關係,衣物少少,放的和精品店似的;而且價格也不便宜,完全沒有ZARA的味道。被日式混血的ZARA變的很恐怖。

 

這次分別逛了時代廣場、九龍以及IFC三家ZARA, 九龍那家陳列與衣物分類都嫌雜亂(本來就是亂的,這家更亂),IFC那家東西最多,特別是兒童青少年部份,我這個常因身高得買童裝的人,於是在上機前還是貢獻了一些。

 

ZARA的成功,曾被廣泛討論。這個網址有美國商業周刊的評論。今年該週刊選出的頂級品牌100強,ZARA已從前年的第64名,往前進步到第50名了。

 

 

H&M

 

 

 

H&M的初體驗則在07’年,到加州Pasadena參加好友婚禮時。H&M走的風格較為流行與時髦,也就是比較潮;有許多設計師或名人設計的加持,價位則比ZARA還低一些。也是間顧客任意翻看、服務人員拚命摺疊衣服的店。

 

我的衣著品味較呆板,身材不佳,本來是覺得陪逛就好,太潮的衣飾既不適合,我也消受不起。April常愛笑我,「你喜歡的布魯克兄弟,被評為世界上最無聊的衣服耶。」但是重要會議或出門見重要人,總得有幾件「戰袍」。這些年換了新工作後,沒什麼需要「戰袍」的地方;加上近年來全球一股休閒風,於是在H&M,我也對香港經濟略盡一點心力了。

 

比較推薦九龍海港城附近的H&M, 東西齊全,分類清楚。幫我結帳的櫃台人員好親切,我拿了件買一送一的上衣,櫃台還幫我去湊另一件,因為不知道我要的顏色,她把這個單品的每個顏色都帶了一件來,我還講錯大小,害人家多跑一趟。服務本應如此,但我們常怕看人臉色,變得只要人家耐心一點,就覺得遇到貴人,滿心歡喜。

 

這一季,H&M和Jimmy Choo及Roberto Cavalli合作(後者我不太確定),如果買了他們設計的服裝,shopping bag會換成各自代表兩位設計師的圖案(Jimmy Choo是全藍色,Roberto Cavalli則是豹紋),我看到許多衣著入時的小姐們都趨之若鶩,街上拎這兩款提袋的人隨處可見,這真是成功的促銷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