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家如何讚賞,說王爾德(Oscar Wilde)的快樂王子(The Happy Prince)寓意深遠,既警世又提示美德,小燕子如何忠心盡力......基本上我仍覺得這是個不快樂的故事。在小學時初次讀到,在至少已經小四的年紀,然而我當初那個深覺悲哀的心情,仍持續到現在,看到快樂王子的篇名時,就會被帶起來,翻攪著。在常常忘事的現在,我一直把這個故事和傷心聯想在一起,想來小時讀後心裡的難過一定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直以來,我很怕夜深聽到小孩啼哭。通常那只是小孩子肚子餓了,而父母泡牛奶還來不及的短短時間,可是我總會覺得小孩像被離棄;半夜裡喊叫「燒肉粽」我也同樣的感覺,喇叭裡是罐頭的叫賣聲,賣的對象大部份都是那些夜裡聚賭的人(這是母親後來告訴我的),可是夜半聽來總是一陣心酸。特別在冬夜,四週靜悄,若不是還在準備隔日的考試,就是才剛上床。寒意侵人,有人為生活還在外奔波.....這些意象,雖然不相關,但總讓我聯想到幼時童話裡,那些家境清寒小孩的種種故事。

 

在王爾德的這篇童話裡,快樂王子的雕像站在城市頂端,在夜裡俯瞰下頭曾屬於他王國的土地。下方廣場上,他看到一名正在賣火柴的孩子。很自然的,我們會引申聯想到安徒生的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少女。冬夜、叫賣、不能回家與赤腳小孩,真是淒慘萬分。這兩位先生的童話和說故事的方式我是喜歡的,然而回顧自己的閱讀經驗,我比較希望讓小孩子晚些才認識人世並不總是美好幸福的事實,能晚多少是多少。

 

有一段時間我刻意不去讀王爾德,明明他的童話也只少少九篇,而且也還有其他著作。似乎有個隱形人一直說著不要,直到今年初讀托爾金的袍子:一個珍本書商的私密告白時,才決定到書局重掃一次他的書。當時主要想找的書是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托爾金的袍子作者在書中提及的王爾德軼事頗為有趣,對格雷的畫像內容雖說有簡述,但沒有打壞我的興致。然而去到書店,看到書封,我又再度打了退堂鼓。

 

六月在友格看到格雷的畫像改編電影就要在國外上映,不免又再心動一次。其實我覺得這個故事的寓意太過明顯,也太老生常談,不過,沖著某人出任爵爺 (Lord Henry Wotton),那吸引力當然倍增囉!

 

Dorian Gray_small.jpg 

The First Look of Dorian Gray, 圖片來源: 。Shocktilyoudrop.com

 

註:以下是摘自托爾金的袍子一書中,關於格雷的畫像:

於是,在小說情節之中,肖像上的畫主臉龐逐漸顯露歲月摧殘的痕跡,而多利安.葛雷本人反而不會衰老,始終保持細皮嫩肉,俊俏依然。隨著肉身與心靈逐步分家,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多利安.葛雷一方面越來越不忍目睹畫像上毫不掩飾、敗露形跡的醜陋面容,一方面卻又繼續過著令自己的畫像益發顯的老朽的糜爛生活。最後,他再也無法忍受,突然得了失心瘋,撿起匕首猛力刺向肖像,結果,他殺死的正是自己。他的僕人圍上來一看,地上躺著一具醜陋枯槁得幾乎無從辨識容貌的屍體。而那幅油畫上的肖像,不知道什麼時候己恢復原本的青春美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