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台北有個袖珍博物館已經有段時間,卻一直沒有積極找時間去參觀。讀了西西的我的喬治亞後,好奇心大熾,連玩娃娃屋的人都在書裡提到,怎可不去看看?

 

 

每個人對娃娃屋的設計主題或許各有興趣,但是沒有簡單的製作方式。對於各項物件比例要求之嚴謹,比諸實際世界裡的建築或工程不遑多讓。我抱著朝聖心情,想要很親近地一窺堂奧;行前以為娃娃屋才是難度較高的製作,沒想到卻發現幾個「盒屋」更為精采。我是個特別注意廚房與書房的遊客,簡直想把自己也以1:25的比例縮小,可以直接踏進娃娃屋裡去。

 

 

↑自從看過日劇『不結婚的男人後』,我一直希望有一個中島廚具的廚房。老妹這次沒笑我,不會下廚的人要什麼廚房?反而只說,那得有個很大的空間耶。愛看娃娃屋的廚房,大概是某種潛意識的投射吧!

 

 

↑我一直聯想到「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 一直在找尋指南針。

 

 

↑現場的屋子不是這個顏色,但被我照成這樣的沙龍房間,給我一種很cozy的感覺。難怪攝影公司老愛標榜自己燈光美,氣氛佳......

 

↑這個屋子裡,有世界上最小的電視,大概是一般名片一半的大小。真的在播映哦!

 

↑世紀初的老書店和現代的一樣有趣,一樣令人嚮往。

 

↑鄉村廚房自有意趣。雖然明亮了些,但整體的佈局和器具,讓我想到BBC新版簡愛thornfield的廚房。

 

 

↑簡介上說作者Steve Hilbert最喜歡將倫敦黑暗的一面呈現於世人面前,以袖珍藝術的方式,訴求社會重視貧富不均的問題。被說是袖珍界的Dickens. 據了解,要把髒與亂表現得逼真,困難度非常高。

 

 

後記:處於市區辦公大樓的地下室,入口得繞過大樓保全櫃檯,由安全梯而下,怎麼看,都覺得和博物館三字扯不上邊。這是個私人蒐藏演變而來的博物館,考量種種客觀因素,也是不得不然。不知道同時在參觀的那幾團觀光客是怎麼看待這個場所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