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個迷信,如果把事情說破了,這件事就不太可能辦成;如果慶幸一件持續在做的事達到某個階段,這件事後續就又會坑坑疤疤地不順利。不過還是不管了,找回某種閱讀的momentum,週末讀完兩本小說,還是有一種很暢快的感覺。


殺人排行榜
:洛克殺手系列的第三本小說。通常卜洛克的小說我一入手就會迫不及待翻開,但是這一本卻是queue了很久。一方面如剛買到書時想的:真糟糕! 離上一本的小說出版日期太久了,都忘了Keller (主角,職業殺手) 之前都在做什麼呢?二來貪心不足蛇吞象,好幾本都翻讀幾章的書還在排隊,所以.....


讀完後,我又有點Keller,或說卜洛克,也要退休了的感覺。有點像讀繁花落盡後,那種曲終人將散,燈火正闌珊的悠悠的感覺。做為一個紐約在地的作者,創作的作品主角也住在紐約的人,卜洛克後911的作品,都微微帶著關懷與感傷。 所以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卜洛克老了,還是911的衝擊太大,還是......僅僅就是, 主角也老了。馬修史卡德己過花甲,友朋凋零,為原來警察職業上誤殺小女孩的自我放逐,在我看來已得到救贖;而Keller,雖然才過不惑,但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也不會多了。我想到書中說,911後,反恐 (覺得比較像"恐"恐) 的機場檢查,使Keller再也不能輕裝搭機到某處,完成客戶的交待,然後回家;他必須風塵僕僕地開上幾天的車,來回奔波,累也累死了!


非道德小故事
:想要抓住這個還想吞些字的感覺,決定選本小書;再加上前不久才提到毛姆,於是這本書就中選了。譯者陳蒼多是老資格的翻譯人,原本也有些衝著他的大名買書。可惜譯筆雖然依舊,漏字與錯字出現的頻率多到讓人懷疑這書到底有沒有校稿?


不過毛姆的短篇小故事,就如譯者在簡介裡的說明一樣,真是高明。Truly Storyteller。 十數篇短篇,就像書名一樣 (這應該是出版社給的書名),對於世俗的道德訓示有種嘲諷,敘述的語調不疾不徐,內容沒什麼暴力殺戮,但是諷喻,小小地刺痛著讀者。


其中有個故事關於一位自稱心臟不好的婦人,每當丈夫需要遠行,總是要求丈夫不要顧慮她;然而每到出發日,她就心臟病發作,躺在床上不能起身,先生為了照顧患病的太太,只好不離不棄;第一任丈夫先她而亡後,她又接受第二位求婚者,還告訴後來的這位:不會麻煩你太多時間的。結果第二位先生的生活仍和第一位一樣,被綁在家中,後來也是早早蒙主寵召;而她還好好活著,箝制著與第一任丈夫生的女兒......。


其實以前讀人性枷鎖時,我從未想起什麼關於毛姆的事,但讀這本短篇故事合輯時,我腦海裡一直出現那篇高中英文課的課文:Luncheon。

  

Ps. 我還真看過像Luncheon裡那個女人的人呢! (關於"午餐", 請參考這位部落客的文章)

pps. 毛姆到底環球旅行幾次啊?故事幾乎都設在海外,那些異國風情的地名,他卻如數家珍 - 總不會是看著地圖掰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