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
還是找了個下午逛了書局。自己是請了年休而來,不會這滿屋子裡也都是在消耗年假的人吧?納悶著。晃盪的差不多,該是到書店裡的咖啡座看新書的時間了,我抱著剛捕得的三本書往結帳櫃台而去。一對中年夫婦在我前面攔下書店服務人員:「小姐,龍槍編年史放在那裡?」店員一臉迷惑:「可不可以麻煩你寫下來?」那對夫婦看起來是奉子命來買書的,也講的不清楚,實在覺得有趣,我就直接告訴他們書放在那裡了。
 
 
好熟悉的情景,想到Meg Ryan在You’ve Got Mail中,告訴 Fox 連鎖書店裡的店員那些關於「shoes」童書的作者姓怎麼拼 - - 只差我沒有哽咽,卻是帶笑罷了。如果Shop around the corner是我的店,我一定已經如電影中的Kathleen說的,心碎成千萬遍。
 
 
其實不必是自己開的書店,若是哪家常逛的書店真要關門,我大概也是難以承受。才剛讀完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聽作者細數那些對他深具意義但卻難敵經濟劇烈變化而關門的獨立書店,讀著讀著也難過起來。還有種我還沒去探訪,你們怎麼就關門了的遺憾。
 
 
最近書市為了慶祝鍾芳玲的書店風景出版十週年,又推出一個紀念版本。我原想藉此機會重看一次我的舊書、重溫一次當初讀書時的溫暖感覺,甚至重新計劃一次未來拜訪這些書店的旅程。但突然卻步,心頭一陣猶豫:都十年了,會不會這些書店也不見了呢?還是要去翻翻新版的書,因為據說書中談及的書店,在這次的版本裡都做了更新,那我就可以知道那些書店的目前的情形了。
 
 
想到海蓮漢芙真的一償宿願到了倫敦,而書店已是人事全非;現在的查令十字路84號,也早已不是原來幫她買書寄書,結下數十年情誼的書店了;而巴黎鼎鼎大名的莎士比亞書店,也不是原來有喬伊斯或海明威盤桓的同一家了。沒能趕上盛會,即使遠行到了原址,也只能憑弔而已,想起來很是唏噓。
 
 
對書店,蠻像劉易斯在書中說的,第一個浮出的印象總是昏黃的閱讀燈 (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的原來書名, 就叫 A Yellow-Lighted Bookshop),整排的木製書架,冬日裡尤其宜人。但是除了在台灣的書店外,我心心念念的是首次赴美時,在朋友橘郡住家附近的書店。接近午夜的書店仍有著明亮的燈光,絲毫不昏黃;佔地大,似乎四處都是書架,但卻在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個舒適的閱讀椅;靠近櫃台的地方,還有一組沙發椅和矮桌(想來白天時,或許也會有個男生從背包裡拿出熱水瓶及三明治出來?)書店可能也有提供「合法但使人容易上癮」的飲料,只是我沒發現罷了。
 
 
那時的台灣,連誠品都還在摸索自已的書店風格,所以看到一家書店可以「長」成這樣,很是驚奇。在店內選了兩本有關溫哥華的旅遊書,在次一年的旅行中發揮了極大的效用。每次一看到架上那兩本書,就會不自覺的想起 那個書店來。同時還有買完書後,室外的咖啡座,裝飾著各色小燈泡的椰子樹,薰風微涼,中人欲醉。
 
 
據說有許多書店都名曰「書城」或「書市」(City of Books),然而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的作者認為,只有巴黎當得起這個稱號。順著塞納河兩岸的書攤,有著斑駁脫落的墨綠色油漆,四處可見販賣特定種類書籍的專門店家;喜歡Before Sunset的朋友們,一定在心中升起Ethan Hawk簽書的書店影像吧?
 
 
所以到底要不要再次翻看書店風景呢?唔,我想我要到書店裡去想一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oyagef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